信息來源: 中建二局華南公司 信息提供日期:2022-05-18 瀏覽:981
以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開發工程為依托
由公司與同濟大學、深圳市勘察測繪院
共同研發的《濱海深厚欠固結淤泥地層超大復雜
地下工程建造技術》
經廣東省土木建筑協會組織的鑒定專家委員會
鑒定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攻克超大復雜地下工程
《濱海深厚欠固結淤泥地層超大復雜地下工程建造技術》成果以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開發工程為依托,項目基坑及地下工程占地13.5萬平方米,是國內最大規模軟土地區異形復雜基坑群及地下工程項目。項目建設期間,解決了深厚欠固結淤泥地層基坑開挖擾動機制不明的難題。
通過運用BIM+智慧工地技術,實現對超大規模地下工程施工總平面的精細化管理、機械的合理選型、進度的科學決策、出土方案優化。運用基坑自動化監測技術,提高了基坑監測頻率和效率,大量減少測量人員投入,保障深基坑的安全。
通過試驗測定橫琴欠固結淤泥地層的開挖卸荷力學特性,探明了其應變速率效應和滲透系數演變規律,建立了考慮施工全過程的基坑群流固耦合模型,揭示了欠固結地層基坑開挖卸荷和固結沉降的雙重變形機制,提出了“強支護+土體加固+快速施工”的控制策略,解決了基坑開挖擾動機制不明和變形控制難度大的難題。
圍護結構側移位
研究總結了超長大直徑圍護樁的三種典型側移特性,揭示了濱海欠固結地層基坑群開挖卸荷誘發變形的時空效應規律,分析了施工工況對基坑變形特性的影響,成功指導和優化土方開挖順序、拆換撐工序等。研究了超大規模異形基坑群設計與變形控制技術,確定基坑群支護結構的樁身水平位移、支護樁樁身水平位移控制指標,為基坑群支護選型、超長內支撐設計優化、內支撐間距優化、立柱樁設計優化、降低工程造價奠定堅實的基礎。
分級擴孔+梯級進尺示意
通過采用高頻免振下長護筒技術防止大直徑超百米特長樁施工時發生塌孔和縮徑問題,采用分級擴孔+梯級進尺的方法終孔,解決了珠三角地區淤泥地層成孔困難的問題。
實現工程高效建造
基于《濱海深厚欠固結淤泥地層超大復雜地下工程建造技術》,橫琴口岸項目在基坑作業期間,創造了在180天內完成8400根樁基,單月產值超3億元的“橫琴速度”,順利完成了185萬立方土方量、21萬噸的鋼筋量、182萬立方米的砼用量的“超級巨無霸”工程;基坑變形得到有效控制,變形值遠小于珠海同類工程、以及其他濱海地區類似工程,極大保障了施工安全,為粵澳深度合作、兩地攜手發展創造了便利條件。
該成果作為技術支撐,助力項目相關創新技術獲得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國家級協會BIM大賽獎項6項、核心期刊論文7篇(2篇被EI收錄)、廣東省工法1項、廣東省建協科技二等獎1項。依據計算核實,項目采用該技術共節約成本15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