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深圳建筑業協會 信息提供日期:2007-08-22 瀏覽:1510
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我國經濟社會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正實現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轉變、從二元經濟結構到現代社會經濟結構的根本性轉變,國民經濟朝著又好又快發展的方向不斷邁出堅實的步伐。其中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經濟發展方式正發生著根本性轉變。
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得到加強。“三農”問題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得到落實,糧食生產連續三年保持增長。工業結構繼續升級,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應用不斷擴大。大力推進自主創新,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作用,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脫穎而出。第三產業穩步發展,消費增長加快。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節能減排大力推進。國家出臺了多項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發展循環經濟,實行清潔生產。去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實現了三年來的首次由升轉降,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8%。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日益受到重視。
經濟效益繼續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持續增長,財政收入連年大幅度增加,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2002年到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7703元增加到1175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2476元增加到3587元。人民群眾關心的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醫療、教育、安全生產等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健康運行。針對經濟快速增長中出現的一些不穩定、不健康因素,黨中央、國務院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適時調控,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我國經濟連續幾年保持了增長較快、效益較好、運行較穩的態勢。
轉變發展方式是一項長期艱苦的任務。目前,仍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到資源環境的制約,越來越受到結構不合理、社會發展滯后的制約。發展中的問題正在科學發展中逐步解決。實踐證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們黨在探索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是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方面取得重大新進展,我國國民經濟就必定能夠實現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