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廣東建設信息網 信息提供日期:2008-01-23 瀏覽:1173
據悉,幾年來,管委會的領導班子始終堅持一手抓開發建設,一手抓廉政建設,做到“兩不誤、兩不拖”,努力打造“陽光工程”,在工作中主要體現三個方面:
第一,工程項目陽光操作。工程項目建設主要把好三道關:一是招投標一道關;二是施工現場管理一道關;三是資金支付一道關。
招投標方面,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招投標制度,招投標文件在集體審議后實施。凡按規定必須進行招投標的項目都進入工程交易中心招投標,確保公平、公正。工程管理方面,一是基本做到現場零簽證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對造價影響;二是實行“雙審核”管理,即是工程造價管理采取業主初步核算,再送市財政評審中心審核的辦法;三是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組織有關部門對工程項目進行竣工驗收。工程款支付方面,一是對現場實際完成的工程量按規定程序進行核算;二是按工程合同規定的比例逐級審核,最后由班子會議集體討論通過才給予撥付。
這幾年通過公開招投標的工程項目有35個,工程標的總額達6.2億元,通過招投標,工程造價比平均定額預算價降低了約12%。
二,征地拆遷公開透明。一是規范操作,在程序上體現公開透明。市高新區嚴格做好審批前征地拆遷補償安置調查、聽證、告知和補償方案預公告工作,讓農民理解政策,掌握政策,遵守政策。二是集體丈量,在操作上體現公開透明。對土地面積、地上附著物的數量,通過公開集體丈量后,經國土部門復核后,在村中三榜公布,接受群眾復查和監督。三是補償到位,在支付上體現快捷準時。土地和果木補償款,經國土部門專用賬戶直接存入農戶個人賬戶;拆遷補償款經市拆遷辦專用賬戶直接撥付給拆遷對象。
第三,經營性土地公開招拍掛。堅決執行經營性土地出讓的有關規定,堵死協議出讓經營性土地的漏洞,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凡經營性項目用地一律采取招拍掛方式出讓,不搞“暗箱操作”,實現了高新區土地經營收入利益最大化。
在新的一年,管委會將在如下三方面作出努力:一是進一步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二是進一步提高政務公開透明度,完善監督機制,在資金管理、工程管理、招商引資、土地經營、征地拆遷等工作中更好地接受群眾監督。三是進一步抓好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提高黨員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和預防腐敗能力。